Phone: Email: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官网网站

2023-12-27 19:05:09 29
招生电话:0371-65790702
电子邮箱:hbsyzs@ncwu.edu.cn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Electric Power)建有花园校区(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占地面积555亩)、龙子湖校区(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占地面积1780亩)和江淮校区(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占地面积1500亩),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是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首批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高校、首批具有海外留学生招生资格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是教育部确定的“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学校起源自1951年创建于北京的中央人民政府水利部水利学校,1954年更名为水利部北京水利学校。1958年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成立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1年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1977年迁至河北省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1990年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由水利部主管划转河南省管理,实行省部共建。2009年水利部与河南省政府签署共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战略协议。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1年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学科创建高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缘水而生、因水而存、籍水而兴,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建设事业而发展壮大。始终坚守治水兴国之初心使命,坚持水利水电特色之办学传承,弘扬新时代水利精神,以“勤奋、严谨、求实、创新”为校训,以服务国家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矢志不移,形成了“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和“情系水利、自强不息”的办学精神。学校设有水利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等25个教学单位,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研究院、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等174个研究机构。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中心、河南省青少年法治教育及依法治校研究中心、河南河长学院、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政中心、河南省“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中心、河南省公共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环境损害司法鉴定与修复研究基地、河南省生态环境干部培训基地、郑东新区智慧岛大数据人才培养基地等设在学校。学校先后入选首批国家水情教育基地、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和服务“一带一路”人才培养基地成员单位、河南省智慧校园试点高校等。学校以国家“双一流”建设和河南省高校分类发展为契机,立足河南,面向全国,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巩固提升人才培养核心地位和本科教育基础地位,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大力拓展国际交流合作,为国家战略实施、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科技和智力支撑服务。

学科专业布局合理。经过7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学校已成为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现有68个全日制本科招生专业,包括10个国家级、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基地),15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7个国家级、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45个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5门国家级、省级课程。拥有14个省级一级重点学科,3个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1个河南省特需急需特色骨干学科,其中水利工程入选河南省“双一流”创建学科。拥有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和授权领域。

人才培养成绩斐然。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外国留学生4万余人。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50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瑞士工程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30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100余人;全职院士、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13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30余人。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十三五”以来,学校主持参与各类科研项目2500多项,其中:主持参与国家级项目210多项,包含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会科学基金190多项;主持省部级项目500多项,累计到账经费11亿余元。发表SCI、EI、CSSCI等期刊高质量学术论文30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00余部。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50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200余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4项,获大禹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入选河南省黄河实验室研究基地,是黄河实验室主要成员之一;拥有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科技研究中心、海河(河南)科技研究中心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54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社会服务成效显著。学校主动适应新时代治水主要矛盾新变化和生态建设新要求,积极参与重要水事活动为国家战略实施、水利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决策咨询、科技服务、人才支持、人员培训、工程监理等,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多年来,学校为水利水电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训专业技术管理人才30余万人,其中培训监理人员7余万人;河南河长学院培训省内外各级河(湖)长10000余人,助推河(湖)长制深入发展;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连续出版《中国水利风景区发展报告》蓝皮书,连续举办承办“全国水利风景区水文化产品创意设计大赛”、“全国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培训班”、“水务工作培训班”等。学校承担的“地坑院”项目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汶川地震后,学校选派10名专家,高质量指导完成了救灾一线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作,成为江油市重建样板工程之一;承担的“引汉济渭工程三河口水利枢纽施工期监控管理智能化项目”成为水利部“智慧水利”示范项目;受水利部委托作为第三方,承担全国31个省市全面推行河(湖)长制评估工作;学校定点帮扶鹿邑县、校地结对帮扶兰考县工作,连续四年被评为河南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评估考核最好等次,荣获河南省“选派第一书记工作先进单位”“河南省脱贫攻坚奖创新奖”等荣誉,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媒体多次报道。

学校积极服务国家和地方水利重大需求,深度参与黄河治理、南水北调工程运行治理、河南省“四水同治”“五水综改”、节水行动、防洪抗旱、河湖治理、灾害恢复重建、乡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地质灾害防治、水利行业强监管等,围绕水资源、水灾害、水安全、水治理、水生态、水环境和智慧水利等领域,开展关键问题研究和特色智库建设,为国家战略、区域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支撑和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以来,学校发起成立“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获批9个有关黄河问题的平台和人文社科基地,开展黄河重大关键问题研究,参与承担三门峡等沿黄地市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编制。校属企业河南华北水利水电监理有限公司参编了《水利施工监理规范》(SL288-2014),承担的东江-深圳供水工程获广东省科技进步特等奖和国家优质工程奖,东深供水改造工程获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新中国成立60周年100项经典暨精品工程奖,监理的“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沁河渠道倒虹吸工程”项目获国家优质工程奖;河南华北水利水电勘察设计有限公司设计的膜结构海南三亚会展中心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评价,设计的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毽球、陀螺、秋千等场地改造工程,得到竞赛组委会的表彰。

国际合作前景广阔。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更加注重国际合作交流,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13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韩国仁荷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标志着我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开展境外办学实现了重大突破。学校加强国际科研合作,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设立了金砖国家网络大学·金砖国家大学联盟水工程与能源研究中心,与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交通大学联合设立了中俄高铁研究中心,与韩国仁荷大学共同设立了物流工程研究中心,还设有智慧水利河南高等学校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等国际科研平台。学校先后入选亚太经合组织能源合作伙伴网络成员单位、欧盟人才培养合作伙伴、世界水理事会会员单位、亚洲水理事会会员单位、河南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河南省高校首批学科创新引智基地、河南省汉语国际推广水文化基地等。学校荣获“全省教育外事工作优秀集体”,获批“河南省国际化特色高校创建单位”,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开放活校”结出累累硕果。

校园文化丰富多彩。学校重视大学生体育美育和文化生活,相继组建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赛艇队、河南省第一支大学生龙舟队,打造了我校体育运动民族传统水上运动项目特色品牌,获得10余项国际国内赛事奖项,其中2019年获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二等奖、2023年获河南省第九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龙舟项目一等奖;2010年获“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称号,连续6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16届被评为“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连续6年获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河南赛区“优秀组织奖”,连续被评为全国和全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单位、河南省首届“出彩中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节水文创大赛优秀组织单位”“河南最具影响力社团高校”;多次荣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第六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铜奖、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一等奖、中国机器人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六届工程训练综合能力大赛特等奖,第六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校长风采奖、第四届河南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经典诵读大赛优秀组织奖,第四届、第六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铜奖,连续多年获“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23年获第十六届“挑战杯”最高奖“挑战杯”;校团委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河南省学雷锋活动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3个团支部评为全国高校“活力团支部”;组织申报的《凝聚榜样力量汇集青春能量—颂学瑞鹏主题教育活动》荣获河南省首届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称号;艺术作品《孟瑞鹏》被评为第13届“红锣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优秀作品”奖。国际教育学院孟之舟党支部获批为第二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大学生MMDX学习研究会入选2021年度省级示范性青年马克思主义社团、2022年度全国高校活力社团,2023年被授予第27届“河南省五四青年奖章集体”荣誉称号;校团委微信公众号“华水青年”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重点建设名单”,新媒体中心荣获“河南省十佳豫青新媒体工作室”“全国高校共青团新媒体重点工作室”等称号。

社会声望持续提升。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教育系统纪检监察先进单位”“河南省高校宣传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连续三届被评为“省级文明单位”“省级文明单位标兵”,首届“河南省文明校园标兵”并连续两年获此殊荣。近年来,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2008年起,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水利电力类分市场在学校设立;第三方权威性数据机构(麦可思)发布的2013年度《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预警和重点产业人才供应》报告中,学校位居河南省高校就业竞争力第一名;根据国家统计局2014年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参与调查的71所本科院校毕业生满意度测评中,学校排名第一; 2016年被权威媒体评为“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的十佳典范高校”“河南省最具品牌影响力的典范高校”;2017年荣获“河南最具就业竞争力领军高校”;2017年、2018年分别入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100强”第97位、第90位;学生先后在“互联网+”创新创业类竞赛中,获国家级银奖1项、铜奖8项,获省级一等奖29项、二等奖67项、三等奖100项;累计立项国家级大创项目145项,省级大创项目248项。学校先后获批“河南省首批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创新创业示范基地”“河南省大数据双创基地”“河南省高校就业创新指导名师工作室”“河南省创新创业学院建设高校”,大学科技园获批为“河南省大学科技园”,华水众创空间被评为“河南省众创空间”“郑州市创业孵化园”“国家级众创空间”。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双一流”学科创建为牵引,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双一流”大学建设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023年5月更新)

前言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因水而生,缘水而成,在水利部、河南省和社会各界的殷切关怀下,伴随着新中国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茁壮成长。七十年来,学校三次搬迁,四易校址,风雨兼程,刚毅坚卓,自强不息,团结奋进,使学校发展壮大,并走向辉煌。现已发展成为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管、理、经、文、农、法相互渗透的多科性大学。

七十年来,华水人薪火相承,弦歌不辍,向社会输送了10多万名优秀的水电建设者和接班人,桃李芬芳,泱泱华夏,为共和国的水利水电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因水而生 奋发有为

——北京时期(1951-1969) 

新中国成立伊始,水电建设亟待振兴,为此,在首任水利部部长傅作义先生的主持下,于1951年创建了北京水利学校,作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的前身,从此与共和国的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结下了不解之缘。1958年10月,北京水力发电学校、北京水力发电函授学院并入北京水利学校,合并为北京水利水电学院,成为新中国培养水电建设人才的重要阵地。北京水利水电学院继承了三校的优良校风和严谨的办学传统,培养了大批优秀的水电技术人员,为新中国的水电建设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艰苦磨砺 矢志不移

——岳城时期(1969-1976) 

1969年10月北京水利水电学院迁至河北省磁县岳城水库办学。1970年3月20日,水利电力部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交由河北省管理,1971年1月1日,学校更名为河北水利水电学院。

岳城时期是学校发展史上最为艰苦的时期。棚屋荒野,布衣蔬食,办学条件极为简陋。但学校为了国家水利水电事业的发展,仍坚持招生办学。广大教师不畏艰辛,坚守岗位,行化雨之春风,健自强之远志。带领学生下工地,勤实习;入农村,做调查;搞科研,常攻关,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恢复调整 发奋图强

——邯郸时期(1977-1989) 

1977年学校从岳城迁到邯郸,办学条件得到较大改善。1978年河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饱经磨砺之后,全校师生员工仍以培养水利建设人才为己任,同心协力,励精图治,锐意改革。学校教学、科研工作阔步发展,取得了一批重大成果。思想政治工作卓有起色,文体活动蓬勃开展,实验设备和图书资料逐步完善,学校的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1990年以后,学校迁到郑州市办学,邯郸分部作为学校一部分继续招生。 

兴校强校 今日辉煌

——郑州时期(1990- ) 

自1990年学校迁郑办学以来,在原水电部和水利部领导的关爱下,通过学校领导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平稳地度过了边建校、边搬迁、边办学的建设过程,办学环境改善,学科建设发展迅速,科研成果斐然,学校走上了改革发展的快车道,在教学科研、行政管理、社会服务、思想政治工作、后勤社会化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办学规模和办学空间实现了新的跨跃,为学校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5月,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结束语 

从北京水利学校到今天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七十年过去了,学校以培育英才、繁荣学术、发展进步文化和推动社会进步为己任,遵循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训,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可持续发展和自主创新,坚持质量、规模、效益并重,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情系水利,化育栋梁,煅出一代代打鼎撑天的百炼之钢。

七十年峥嵘岁月,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如东方朝暾,曙光初绽。华水人将在百舸争流、千帆竞渡的时代潮流中,高歌猛进,奋力远航。 


姓名

职务

主持、分管工作或部门

联系单位

王笃波

党委书记

主持党委全面工作


刘文锴

党委副书记

校长

主持行政全面工作

分管审计处


刘盘根

党委副书记

工会主席

负责组织、保密、信访、教师思想政治、离退休人员管理、江淮校区等方面工作。主持校工会全面工作。暂时主持校纪委和监察专员办公室工作。

分管党委办公室(保密委员会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党校、党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机关党委、党委教师工作部、离退休职工工作处、江淮校区管理委员会。代管校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


管理与经济学院

(MBA教育中心)

清源书院

善水书院

焦爱萍

党委副书记

负责宣传、意识形态、统战、安全稳定、精神文明建设、学生思想政治、心理健康教育、共青团、关工委、人民武装等方面工作。

分管党委宣传部(文明办、融媒体中心、河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党委保卫部(人民武装部)、团委、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电子工程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艺术学院

刘汉东

副校长

负责研究生教育、学科建设、学报等方面工作。

分管研究生院(学科建设办公室)、学报编辑部、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电气工程学院

机械学院

数学与统计学院

王天泽

副校长

负责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评价、工程训练、招生、图书管理、档案等方面工作。

分管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中心)、工程训练中心、一流专业建设办公室、招生办公室、图书馆(档案馆)。

外国语学院

体育教学部

李仰智

副校长

负责学生、人文社会科学、财务、国有资产管理、就业、创新创业、科技产业等方面工作。

分管学生工作处(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社会科学处、财务处、国有资产管理处、就业指导中心(创新创业学院)、科技产业管理办公室。

建筑学院

公共管理学院

(MPA教育中心)

人文艺术教育中心


刘雪梅


副校长

负责校长办公室、人事和教师发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校地合作、信息化、实验管理等方面工作。

分管校长办公室、人事处(教师发展中心)、国际交流与合作处(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校地合作办公室(共建合作办公室)、信息化办公室、实验管理中心、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水务培训中心(水利部水务研究培训中心、水文化研究中心、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

国际教育学院

(语言培训中心)

乌拉尔学院


刘俊国


学术副校长

负责“双一流”创建、黄河实验室华水研究基地等方面工作。

分管一流学科创建办公室。

水利学院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水资源学院

(黄河科学研究院)

李伟华

学术副校长

负责科学研究、大学科技园等方面工作。

分管科技处、大学科技园管理办公室。

材料学院

土木与交通学院

(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马建琴

副校长


负责发展规划、保卫、基建、后勤保障、继续教育、花园校区管理、法治等方面工作。

分管发展规划处(高教研究所)、保卫处、基建处、后勤服务中心(校医院)、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水利行业电大开放教育办公室)、花园校区管理委员会办公室。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地球物理研究所)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法学院

(法律事务中心)

教学机构

联系电话

水利学院(MEM教育中心)

65790417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

65188815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材料学院

67120189

土木与交通学院(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65790509

电气工程学院

65790043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机械学院

69127295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65790528

水资源学院(黄河科学研究院)

66078230

管理与经济学院(MBA教育中心)

69310131

数学与统计学院

69310032

建筑学院

69310010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工程学院

67919591

外国语学院

69310609

法学院(法律事务中心)

69127655

公共管理学院(MPA教育中心)

69310011

国际教育学院(语言培训中心)

69313728

马克思主义学院

69310020

艺术学院

65666509

乌拉尔学院

61312330

体育教学部

65050015

人文艺术教育中心

86560858

工程训练中心

69127331

 

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本科教育的基础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不断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不断强化教育教学质量意识,坚持“育人为本,学以致用”的办学理念,坚持“从严治校,从严执教”的管理思想,突出内涵建设,突出特色发展,培养了一大批基础扎实、勤奋务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实现了学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以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为目标,立足河南,服务国家,追踪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不断加强学科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现有水利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材料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机械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水资源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建筑学院、信息工程学院、电子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公共管理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艺术学院、体育教学部、乌拉尔学院、人文艺术教育中心、工程训练中心等25个教学单位。

学校现有6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国家级和省级一流专业45个,国家级和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7个,国家级和省级卓越计划建设专业教育建设点10个,国家级和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5个,国家级新工科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10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国家级课程思政课程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40门,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20个,省级课程思政项目18个,省级四新项目10个,省级教学团队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省级教学名师13人,省级高等学校优秀基层教学组织36个,学校被评为河南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高校。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0多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

以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河南省学术技术人才、河南省优秀专家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教师汇聚于此传道授业解惑,培育后学。学校专职教师1749人,具有正高级职称教师23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876人。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开拓创新、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

学校国际合作历史悠久,1958年起开始接收留学生,对口援建越南水利水电学院。近年来,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河南省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政策,国际化办学迈上了新台阶。学校与80余所境外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法国尼斯大学、英国提赛德大学、韩国启明大学、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等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中外合作办学。2015、2016年先后入选“金砖国家网络大学”和“金砖国家大学联盟”中方创始成员高校,并成为“金砖国家网络大学”水资源与污染治理、能源两个领域的牵头高校。学校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联合成立乌拉尔学院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体系下第一个合作办学机构,于2018年正式招生,成为河南省教育对外开放的重大突破性成果;与马来西亚砂拉越科技大学联办的孔子学院获批,并在此基础上设立了学校首个境外办学机构-—华禹学院。

学校重视大学生艺术教育,连续四届被评为“河南省艺术教育一类院校”,连续九届获得“河南省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优秀组织单位”,2010年被评为“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2010年获得中国志愿者集体的最高荣誉——“第八届中国志愿者优秀组织奖”,2014年被授予“全国五四红旗团委”,2016年获得第三届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银奖和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20年获得河南省五四红旗团委。2017年~2021年多次获得“挑战杯”河南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胜杯,2020年荣获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和“镜头中的三下乡”活动优秀组织单位。连续两届荣获“河南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一等奖”,2012年荣获“全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二等奖”。

学校先后被授予“全国水利科技先进集体”“全国高等院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先后获得“最具就业竞争力的10张河南教育名片”“全国大学生就业最佳企业评选优秀组织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历史使命和治水兴国、护水靓国的责任担当,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全面深化综合改革,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统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新时代治水方针为遵循,以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水利水电事业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开放活校”战略,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科学研究水平、服务社会能力、文化传承创新能力和国际交流合作水平,加快推进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朝着建设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水利水电大学的发展目标奋力迈进,为新时代水利水电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专业设置(截止2022年6月)

序号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全称)

学位授予门类

修业年限

备注

1

030101K

法学

法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

2

070302

应用化学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3

080102

工程力学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4

080202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

080203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6

080301

测控技术与仪器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7

080406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8

080501

能源与动力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9

080601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10

080701

电子信息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11

080702

电子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12

080703

通信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13

080801

自动化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14

080802T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工学

四年

 

15

080901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6

080902

软件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17

081001

土木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18

081002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19

081003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0

081005T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21

081006T

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22

081101

水利水电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3

081102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4

081103

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

25

081201

测绘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26

081303T

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27

081401

地质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28

081802

交通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29

082201

核工程与核技术

工学

四年

 

30

082305

农业水利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1

082502

环境工程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2

082801

建筑学

工学

五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33

082802

城乡规划

工学

五年

省级一流专业 

34

083102K

消防工程

工学

四年

 

35

081104T

水务工程

工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36

082803

风景园林

工学

五年

 

37

120103

工程管理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38

120105

工程造价

工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39

12010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管理学

四年

 

40

120202

市场营销

管理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41

120203K

会计学

管理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42

120402

行政管理

管理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43

120403

劳动与社会保障

管理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44

120601

物流管理

管理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45

120701

工业工程

管理学

四年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46

020101

经济学

经济学

四年

 

47

020401

国际经济与贸易

经济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48

020305T

金融数学

经济学

四年

 

49

070101

数学与应用数学

理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50

070102

信息与计算科学

理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51

070503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理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52

070504

地理信息科学

理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53

071201

统计学

理学

四年

 

54

050103

汉语国际教育

文学

四年

 

55

050201

英语

文学

四年

国家级一流专业

56

050202

俄语

文学

四年

 

57

130502

视觉传达设计

艺术学

四年

 

58

130503

环境设计

艺术学

四年

省级一流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59

130506

公共艺术

艺术学

四年

 

60

130402

绘画

艺术学

四年

 

61

080207

车辆工程

工学

四年

 

62

080213T

智能制造工程

工学

四年

 

63

080717T

人工智能

工学

四年

 

64

080705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工学

四年

 

65

080910T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工学

四年

 

 

研究机构

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4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研究院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

4 车辆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4 广谱哲学研究所

4 艺术教育研究中心

水文化研究中心

4 自动化研究中心

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科技创新团队

水务研究院

国家水利风景区发展研究中心



清廉中国研究中心


 研究机构简介


序号 

名称

联系人

主要研究方向或研究内容(简介)

1

系统工程与管理决策研究中心

杨雪

金融企业风险控制和管理;企业信息资源与物流信息管理;城市交通网络优化与物流管理;生产安全应急救援与防范和重大灾情预警;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与开发;决策、对策和预测理论与技术;工程项目管理及评价;产业园区规划及设计。

2

建筑节能与防火研究评估中心

李宗明

致力于建筑节能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建筑火灾计算机模化技术的研究。

3

城市规划设计研究所

张少伟

承担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和城市设计等各类规划的咨询和实际任务;开展区域与城市发展策划、建设项目的评估、预可行性研究等。

4

建筑设计及理论研究所

李红光

建筑设计、城市设计、室内设计,风景园林,环境景观等,并可承接建筑需求分析,城市问题,公共空间,专项建筑,传统建筑理论探索,乡土建筑,传统民居等相关课题研究和调查工作。

5

景观设计研究所

马勇

居住区景观设计、厂区景观设计、旅游区景观设计等;大型广场雕塑,建筑小品雕塑和壁画设计制作,室内设计方向、室内空间设计、居住室内空间等;动画方向设计。

6

工程管理研究所

李文义

工程项目管理理论研究;工程项目经济分析与评价研究;工程项目计划管理研究;工程项目数字化仿真技术理论与开发研究;工程项目信息管理系统理论与开发研究;建设项目管理体制研究;建设项目合同管理研究;建设监理理论与方法研究;工程招标投标研究;工程风险研究;国际工程管理研究;项目建设组织模式研究。

7

图形图像研究所

刘雪梅

几何设计与信息可视化;逆向工程;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视觉。

8

城市水务研究所

周振民

城市水务与农业信息科学综合研究;工程建设项目水务信息管理与论证;国际水务信息技术研究项目合作;国际水利技术开发、培训与推广应用;区域水资源综合规划与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雨洪资源和非常规水资源开发利用研究;涉水事务的社会管理模式研究;水利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城市水务信息模拟决策支持系统开发与推广。

9

自动化研究所

邱道尹

从事图像处理、模式识别、检测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智能控制、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10

数据分析研究所

王志良

以数学理论研究为基础,以水利,动力,岩土工程,金融保险,风险估计,经济管理,系统决策为对象,面向市场需求开展科技公关。

11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所

刘玉玲

高等工程教育为研究方向,以高等工程教育的宏观理论和微观实践为主要研究内容。

12

水利工程设计研究所

康迎宾

承担水利工程设计、研究课题。

13

水资源研究所

康迎宾

承担国家、省部级在该领域的重大科研项目;参与水利部水资源司的城市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与节水城市规划。

14

工程环境与移民研究所

胡宝柱

水库移民安置规划编制与相关研究、咨询与服务;移民安置实施管理理论及科技服务;移民安置相关培训等。

15

教育心理研究所

刘玉玲

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心理特点及规律;新时期教职员工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及规律;新形势下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创造性的对策研究;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与解决方法研究;大学生就业心理的引导对策研究;对外进行心理咨询与服务。

16

流体机械及工程研究所

高传昌

流体机械理论与技术;水电站理论与新技术;水电站与泵站自动化控制;脉冲液体射流泵理论技术;多相流体流动的理论与技术;深部矿井突发水救治技术;火力发电厂经济运行研究;与国民经济建设有关的流体机械及工程问题。

17

科技信息研究所

李凌杰

开展各项学术活动,参与各级项目申报;积极参与省内外有关文献信息的科研学术活动。

18

水利信息技术研究所

刘建华

水文、水质监测自动化研究;大坝安全监测自动化研究;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19

人居环境心理学与古代堪舆文化研究中心

程麟

分析测评建筑环境对人的身心影响;推进环境心理学与中国古代堪舆学的科学性研究,以客观实验数据为依托,为中国古代堪舆学在当代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作出探索性研究。

20

信息安全研究所

向明森

入侵检测技术研究;信息隐藏技术研究;数字签名技术理论研究;电子商务中的安全技术研究。

21

水利学与河流研究所

孙东坡

工程水力学相关研究;河流模拟与河道整治;水库与河流环境。

22

广谱哲学研究所

张玉祥

一、深化广谱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二、依托本院人才优势,加强联合应用研究;三、扩大广谱哲学的普及、宣传工作。 

23

管理决策与项目评价研究所

罗党

一、项目评价理论与决策支持系统;二、信息资源管理与危机管理;三、技术经济评价与项目管理。

24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所

姜彤

岩土及水工相关方面研究。

25

钢结构与工程研究院

魏群

各类钢结构工程快捷估价,概算,投标及工程量及材料用量精算,提供数据库,相应图表及三维结构模型;CIS/2 文件的三维AUTOCAD模型,VRML 模型建立工程详图及数据库的制做;各主要流行结构分析,计算软件数据格式的转换,及三维模型的转换;复杂钢结构图形反算处理;钢结构向图制作技术培训及推广。 

26

水法与水行政研究所

王国永

节约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与体制法制建设;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体制的完善;黄河的特殊性与法制保障;水事纠纷与水行政裁决;国家基本建设与水行政许可制度;国家水权体系;依法治水管水、水利法治化进程的回顾与总结等

27

清廉中国研究中心

乔德福

清廉中国研究中心研究方向主要清廉河南建设和腐败治理、廉洁文化建设和廉洁教育、清廉政府和行政效能;承担省纪委监委、省委教育工委下达的调研任务、开展清廉+建设咨询评价服务;承担河南教育廉政研究项目的立项申报项目鉴定管理前期工作,编辑出版《年度河南省高校反腐倡廉建设研究报告》蓝皮书和编辑《廉政调研要报》。

学校主办两种学术期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均为双月刊,主管单位为河南省教育厅。

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41-1432/TV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2096-6792

网址: http://hbsl.cbpt.cnki.net/

电话: 0371-69127216

邮箱:hbsyxb@ncwu.edu.cn

中文核心期刊

全国科技核心期刊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刊)

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

河南省高校学报评估优秀期刊

全国高校优秀编辑质量科技期刊

《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41-1429/C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6-7055

网址:http://www.slsb.cbpt.cnki.net/

电话: 0371-69127217

邮箱:xb3381@ncwu.edu.cn

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B+)

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全国高校社科期刊特色栏目

河南省一级期刊

河南省高校特色期刊

《CAJ-CD 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名称获奖等级1道路低能耗降碳系列技术开发及工程应用陈渊召,王朝辉,李振霞,陈谦,郭滕滕,王新岐,王迪,曾伟,关健,胡霞光,张磊,李彦伟,高志伟,陈海军,张亚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长安大学,河南省交通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河南交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天津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河北交投干线公路开发有限公司河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大宗固体废弃物制备低碳混...
31
2022-03

2021年度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汇总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主要完成单位获奖名称获奖等级获奖年份1低温余热高效回收双工质发电系统关键技术及装备王为术,徐维晖,张冬海,时小宝,况国华,符鑫杰,胡 昊,赵冰超,刘 军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华航盛世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2021年2特殊环境钎缝抗腐蚀技术开发及应用王星星,薛鹏,李帅,高飞,方乃文,温国栋,骆静宜,彭进,路全彬,倪增磊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哈尔滨焊接研究院有限公司...
10
2021-01

2020年度我校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汇总

序 号 项 目 名 称 主 要 完 成 人 主要完成单位 获 奖 名 称 获奖等级获奖年份1采煤沉陷灾害空天地多源融合监测与预警关键技术刘文锴,李春意,崔希民,胡青峰,郭增长,王新静,马开锋,何培培,李慧,刘辉,蒋晨,周...
19
2020-08

2019年度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汇总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学校排名获奖名称获奖等级1滑坡灾变过程多因素预测预报理论与防治关键技术刘汉东,姜彤,黄志全,贺可强,王忠福,马凤山,董金玉,薛雷,王洪建,王江锋,王文学,张俊然,徐荣超,孙林娜1河南省科学技术进...
24
2020-12

2018年度获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奖汇总

序号项目名称主要完成人学校排名获奖名称获奖等级1深部薄互层盐岩体力学-渗透特性及盐穴腔体形态调控关键技术王安明,刘伟,张玉敏,徐荣超,范金洋,唐静,宋丽娟,孟俊贞,周进,任松1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贰等2虚拟手...
04
2018-06

2017年度我校获省部级科技奖励汇总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完成人 主要完成单位 获奖名称 获奖等级 获奖年份 1固体废弃物制备高性能水工混凝土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解伟,陈爱玖,李克亮,张旭芳,汪志昊,解一君,霍惠君,李凯宁,李树山,王静华北水...
04
2018-06

2016年度省部级科技进步奖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我校排名获奖名称获奖等级1膜结构建筑形态构成理论及应用李虎,卢玫珺,王江锋,武宗良,高长征,张东,吕亚军,谢珂,郑智峰,张文剑1河南省科技进步奖贰等2流体动力学模型的数学理论及其应用...

28
2016-06

2013-2015年省部级以上奖励汇总

序号成果名称主要完成人及名次我单位排名获奖种类获奖等级获奖年份1精量滴灌关键技术与产品研发及应用仵峰(5)3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2015年2大型水利渡槽施工装备关键技术、产品开发及工程应用严大考(2),王利英(5...

类别

科研平台名称、获批时间

科研平台主任

依托单位

国家级(1)

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2020)

刘汉东

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水利部(2)

1.水利行业监管研究中心(2019)

聂相田

水利学院

2.国家水情教育基地(2016)

张清年

水文化研究中心

自然资源部(1)

黄河流域中下游水土资源保护与修复重点实验室(与河南省煤炭地质勘察研究总院共建第三)(2021)

于福荣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6)

1.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2006)

刘汉东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

2.河南省节水农业重点实验室(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田灌溉研究所共建)(2012)

黄修桥

徐建新

水利学院

3.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2017)

聂相田

水利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4.河南省地质环境智能监测与灾害防控重点实验室(2018)

苏钰杰

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5.河南省黄河流域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重点实验室(2020)

韩宇平

水资源学院

6.河南省水圈与流域水安全重点实验室(2022)

刘俊国

水利学院

黄河实验室体系(3)

1.南水北调工程(河南)科技研究中心(2022)

刘文锴

水利学院

2.黄河实验室华水研究基地(2022)

刘雪梅

水利学院

3.海河(河南)科技研究中心(2022)

刘俊国

水资源学院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7)

1.河南省农业节水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

徐建新

水利学院

2.河南省水利机械抗磨防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

张瑞珠

材料学院

3.河南省流体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

李延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4.河南省水体污染与土壤损害修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

黄健平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5.河南省水工结构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

徐存东

水利学院

6.河南省水利工程地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7)

黄志全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7.河南省水旱灾害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李彦彬

水利学院

8.河南省水利水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张先起

水利学院

9.河南省低质余热余压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8)

王为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0.河南省智能化建筑机械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施进发

机械学院

11.河南省水资源智慧监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刘雪梅

信息工程学院

12.河南省多能互补供热供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宋刚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13.河南省环境友好型高性能路面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0)

陈渊召

土木与交通学院

14.河南省智慧农业光谱成像检测装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

张红涛

电气工程学院

15.河南省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2)

汪志昊

土木与交通学院

16.河南省水灾害智能监测与防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

刘文锴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17.河南省智慧润滑暨设备健康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23)

上官林建

机械学院

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1)

1.河南省应用数学中心(2022)

王天泽

数学与统计学院

河南省国际联合实验室(6)

1.河南省生态建材工程国际联合实验室(2016)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2.河南省崩滑流监测与早期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18)

姜彤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3.河南省数字农业生产系统智能监测与预警国际联合实验室(2020)

苏钰杰

中德资源环境与地质灾害研究中心

4.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2020)

李彦彬

水利学院

5.河南省新能源车辆热流电化学系统国际联合实验室(2020)

高玉国

机械学院

6.河南省高效特种绿色焊接国际联合实验室(2021)

王星星

机械学院

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

1.河流环境演化与滩涂水力生态修复(2020)

张先起

水利学院

2.河南省清洁能源与储能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2021)

李延频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河南省工程研究中心(10)

1.河南省节能型智能污水处理工程研究中心(2013)

宋刚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河南省大型起重运输智能制造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015)

姚林晓

机械学院

3.河南省供水管网智能化管理工程研究中心(2016)

刘建华

信息工程学院

4.河南省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工程研究中心(2017)

刘文锴

电子工程学院

5.河南省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工程研究中心(2018)

王为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6.河南省智能营销与智能财务工程研究中心(2018)

李纲

管理与经济学院

7.河南省水利监测工程研究中心(2019)

曹连海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8.河南省智慧消防工程研究中心(2019)

宋刚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9.河南省废物利用技术与装备工程研究中心(2020)

张新中

土木与交通学院

10.河南省洪水防控与应急管理工程研究中心(2021)

杨晨

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郑州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0)

1.郑州市钢结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9)

魏鲁双

土木与交通学院

2.郑州市虚拟现实新技术重点实验室(2012)

刘雪梅

电子工程学院

3.郑州市测控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2012)

王丽君

机械学院

4.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2)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5.郑州市文物保护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2013)

刘建华

信息工程学院

6.郑州市生态建筑材料重点实验室(2013)

陈爱玖

土木与交通学院

7.郑州市水沙灾害防治重点实验室(2013)

严  军

水利学院

8.郑州市预应力工程智能新技术研发重点实验室(2014)

李晓克

土木与交通学院

9.郑州市水利工程安全重点实验室(2014)

徐存东

水利学院

10.郑州市新材料及水利机械表面重点实验室(2014)

张瑞珠

材料学院

11.郑州市水工结构震动与安全重点实验室(2015)

张建伟

水利学院

12.郑州市工业余热利用重点实验室(2015)

王为术

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

13.郑州市软件测评重点实验室(2015)

刘建华

信息工程学院

14.郑州市工业工程与物流仿真重点实验室(2015)

王延荣

管理与经济学院

15.郑州市起重运输装备虚拟设计重点实验室(2015)

韩林山

机械学院

16.郑州市结构检测与性能提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6)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17.郑州市城市综合防灾重点实验室(2016)

张新中

土木与交通学院

18.郑州市环境友好型高性能道桥材料重点实验室(2018)

陈渊召

土木与交通学院

19.郑州市工程机械润滑技术重点实验室(2018)

上官林建

机械学院

20.郑州市智能水联网工程重点实验室(2018)

刘雪梅

物理与电子学院

21.郑州市图像识别与智能信息系统重点实验室(2019)

张红涛

电气工程学院

22.郑州市结构振动控制与健康监测重点实验室(2019)

汪志昊

土木与交通学院

23.郑州市流体动力与机电系统重点实验室(2019)

胡全义

机械学院

24.郑州市复杂系统建模与高性能计算实验室(2020)

申建伟

数学与统计学院

25.郑州市水电工程新材料与再制造重点实验室(2020)

郝用兴

材料学院

26.郑州市地下水污染防控与修复重点实验室(2020)

李志萍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7.郑州市水下检测与作业重点实验室(2021)

田宝强

机械学院

28.郑州市工程结构力学分析与安全评价重点实验室(2021)

张多新

土木与交通学院

29.郑州市水利工程精密测量重点实验室(2023)

黄桂平

测绘学院

30.郑州市分布式新能源系统重点实验室(2023)

李继方

电气工程学院

河南省教育厅(7)

1.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6)

刘汉东

岩土工程与水工结构研究院

2.水工结构与材料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09)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3.生态高性能建筑材料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09)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4.河流环境与河流工程模拟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2010)

孙东坡

水利学院

5.水工混凝土材料与结构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12)

解 伟

土木与交通学院

6.车辆能源利用清洁化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

杨振中

机械学院

7.水利水运及治河高校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2012)

孙东坡

水利学院

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1)

水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应用创新实验室

吴慧欣

信息工程学院

河南省交通运输厅(2)

1.交通工程固废资源利用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中心(2023)

陈渊召

土木与交通学院

2.城市地下交通工程防灾减灾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技术创新中心(2023)

王晓睿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类别

团队名称、获批时间

团队负责人

依托单位

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14)

1、河南省水工结构可靠性评价创新型科技团队(2008)

解伟

土木与交通学院

2、河南省分析数学研究及河流动力学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1)

王天泽

数学与统计学院

3、河南省清洁能源车用发动机与工程车辆创新型科技团队(2011)

杨振中

机械学院

4、河南省地质工程理论及技术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3)

黄志全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5、河南省智慧水利与虚拟仿真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

刘雪梅

信息工程学院

6、河南省流体动力机械与流体输送工程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

高传昌

电力学院

7、河南省水资源安全与清洁能源协同管理创新型科技团队(2014)

杨雪

管理与经济学院

8、河南省水利机械抗磨防腐技术开发与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5)

张瑞珠

材料学院

9、河南省生态文明城市理论及应用创新型科技团队(2016)

李虎

建筑学院

10、河南省村镇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与管理模式研究创新型科技团队(2016)

郑志宏

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11、河南省起重运输与工程机械(2017)

韩林山

机械学院

12、河南省区域“水—土—碳”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2017)

刘文锴

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13、河南省生态建材与结构工程(2017)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14、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2017)

李彦彬

水利学院

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18)

1、地质工程理论与技术研究及应用(2012)

黄志全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2、生态建筑材料与结构工程(2013)

赵顺波

土木与交通学院

3、水利信息监测与可视化(2013)

刘雪梅

信息工程学院

4、水资源高效利用保障技术(2014)

聂相田

水利学院

5、再生资源利用与工程结构全寿命研究(2015)

陈爱玖

土木与交通学院

6、水资源管理与水生态保护(2015)

韩宇平

水资源学院

7、燃煤能源高效利用与超净排放(2015)

王为术

电力学院

8、资源环境统筹与生态补偿(2015)

张国兴

管理与经济学院

9、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2016)

李彦彬

水利学院

10、水文水资源系统分析与管理(2017)

王文川

水资源学院

11、氢能源车用动力系统(2018)

王丽君

机械学院

12、基于多场耦合作用的水工结构优化设计理论与方法(2018)

徐存东

水利学院

13、水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2019)

王富强

水资源学院

14、工程机械高可靠性设计与保障(2022)

上官林建

机械学院

15、复杂电力系统(2022)

吕灵灵

电力学院

16、路用农作物秸秆纤维高值化利用与智能决策(2024)

陈渊召

土木与交通学院

17、水工结构裂缝智慧诊断与抗裂技术智能提升(2024)

管俊峰

土木与交通学院

18、黄河流域水土环境安全调控技术(2024)

汪顺生

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

河南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8)

1、技术创新与知识管理(2013)

王延荣

管理与经济学院

2、中华水文化传承创新研究(2016)

朱海风

水文化研究中心

3、反腐倡廉建设研究(2017)

乔德福

法学院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2019)

韩庆祥

马克思主义学院

5、区域创新治理与政策(2019)

桂黄宝

管理与经济学院

6、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研究(2020)

李贵成

公共管理学院

7、人工智能应用与企业战略管理(2020)

杨志林

管理与经济学院

8、资源环境统筹与生态补偿(2022)

张国兴

管理与经济学院

河南省交通运输行业创新团队(1)

1、绿色低碳高性能道路材料及应用技术创新团队(2022)

陈渊召

土木与交通学院

 

近年来,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博士学位授权点建设为中心,以优势、特色骨干学科建设为重点,以省级、校级重点学科建设为支撑,学科建设由规模扩展转入内涵发展。建立学科动态调整机制,着力构建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更加紧密的学位授权体系,进一步发挥工科优势,增强水利特色,着力加强电力类学科建设。以工学为主体、理学为支撑,工学、理学基础雄厚,多学科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学科建设成效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省级特色骨干学科

202049日,学校的水利工程省级特色学科终期验收建设水平成效85分,建设增量成效86分,体制机制改革成效86分,目标达成度为完成,水利工程省级特色学科顺利通过终期验收。

202010月,学校获批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并成功获批水利工程、管理科学及其智能化学科群、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等3个省级特色骨干学科(群),使学校的省级特色骨干学科数量达到3个。该3个学科进入省级一流学科行列,建成了一批实力凸显、相互协调发展、具有一定影响的省级特色骨干学科。为学校提升内涵、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提供了重要机遇、搭建了重要平台。

2020年底,学校工程科学学科首次进入ESI大学排行榜全球前1%,工程科学学科近十年发表论文450篇,他引3016次,全国排名213名,全球排名1707名。我校首次进入ESI大学排行榜全球前1%,学校近十年发表论文2354篇,他引12797次,全国排名310名,全球排名4948名。

二、省级重点学科

20179月,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学校积极组织申报,共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土木工程、农业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数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地理学、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14个学科立项为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一级学科。

建设期内,学校按照省第九批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任务,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19910日,河南省教育厅启动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中期检查工作。通过学科提交材料、专家外审、会议评审、材料网报等过程,学校第九批河南省重点学科顺利通过中期检查。

三、全国学科评估

20164月启动的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学校共有15个学科参评,其中水利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B,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B-,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C+,土木工程、工商管理学科评估结果为C,数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农业工程学科评估结果为C-。学校参评的15个学科中,共有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70%,进入B类的学科有2个,占比13.3%;进入C类的学科有6个,占比40%。这一评估结果在河南省全部参评院校中名列第六,在同类院校中也成绩斐然,为学校增添了较高的声誉。

20201110日,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工作启动,学校制订了学科评估工作方案,成立了学科评估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学科申报,学校组织审核和评审,推荐15个学科参加全国第五轮学科评估,涵盖了工学、理学、管理学和法学四个学科门类。

四、校级优势特色学科

为推进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学校相继出台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华水政〔201736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优势特色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华水政〔201737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优势特色学科建设考核细则》(华水政〔2017255号)等一系列学科建设文件,遵循“强化优势、突出特色,重点突出、兼顾整体,调整结构、交叉聚集,实施竞争发展、鼓励异军突起,改革破解制约、全面激发活力”的建设思路,以“强内涵、提水平、求突破、争一流”为核心,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不断提升学校学科建设水平。

2017926日,学校经过学院申报、学科建设办公室审核、学科答辩和专家评议,遴选出了20个校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周期为2017年至2020年。共分为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培育学科和扶新学科四个层次,其中优势学科3个,特色学科7个,培育学科6个,扶新学科4个。目前,校级优势特色学科已经按照考核细则顺利完成终期验收,校级优势特色学科建设有力地支撑了省级优势特色学科和特色骨干学科的建设。

在今后的学科建设中,学校将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继续提升办学实力,强化优势和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科学研究水平,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水利电力优势突出、工科理科基础雄厚、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水平大学,为河南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水利电力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省级特色骨干学科及重点学科一览表

序号

学科

门类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类别

建设周期

1

工学

水利工程

0815

省级特色骨干学科A

20202024

2

管理学

管理科学及其智能化学科群

1201

省级特色骨干学科B

20202024

3

工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省级特色骨干学科C

20202024

4

工学

水利工程

0815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5

工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6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7

工学

机械工程

0802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8

工学

土木工程

0814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9

工学

农业工程

0828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0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1

理学

数学

0701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2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3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4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5

理学

地理学

0705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6

工学

软件工程

0835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17

管理学

工商管理

1202

省级一级重点学科

2018202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校级优势特色学科一览表

序号

学科

门类

学科名称

学科代码

学科层次

建设周期

1

工学

水利工程

0815

优势学科

20172020

2

工学

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

0818

优势学科

20172020

3

管理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1201

优势学科

20172020

4

工学

土木工程

0814

特色学科

20172020

5

工学

机械工程

0802

特色学科

20172020

6

工学

农业工程

0828

特色学科

20172020

7

工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0807

特色学科

20172020

8

理学

数学

0701

特色学科

20172020

9

管理学

工商管理

1202

特色学科

20172020

10

工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12

特色学科

20172020

11

工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0830

培育学科

20172020

12

理学

地理学

0705

培育学科

20172020

13

工学

控制科学与工程

0811

培育学科

20172020

14

法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0305

培育学科

20172020

15

工学

力学

0801

培育学科

20172020

16

工学

软件工程

0835

培育学科

20172020

17

管理学

公共管理

1204

扶新学科

20172020

18

工学

建筑学

0813

扶新学科

20172020

19

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

0502

扶新学科

20172020

20

艺术学

设计学

1305

扶新学科

20172020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3年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规范学校招生工作,促进公平、科学选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相关法律和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关于2023年招生工作的有关规定,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本章程适用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招生工作。

经教育部批准,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与俄罗斯乌拉尔联邦大学合作设立的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非独立法人、本科层次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纳入国家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负责招生、培养、就业等工作。

第三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工作遵循“公平竞争、公正选拔、公开透明”的原则,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四条 学校全称“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以下简称学校),部标代码10078。学校是一所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管、农、经、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公办普通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办学地点: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龙子湖校区),邮编:450046;河南省郑州市北环路36号(花园校区),邮编:450045;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龙池大道236号(江淮校区),邮编464200。

第二章 招生组织机构和人员

第五条 学校成立由主要负责人和校内纪检监察等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校招生工作,并设立招生办公室、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和开展招生考试工作必备的办公设备、场所、设施。

第六条学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全称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公室”,负责对学校普通全日制本科层次招生工作的组织实施。

第七条学校不委托任何社会性中介机构或者个人从事招生工作。

第三章 招生计划

第八条 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发展规划、办学定位、生源状况、学科发展等因素制定年度招生计划,经校党委会议研究确定后,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批。

第九条 学校招生办公室根据教育部、河南省教育厅下达的招生计划制定招生方案,并报河南省教育厅和教育部审核备案。学校招生办公室同时将生源来源计划按要求及时报送各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院(招生考试办公室)备案,并通过相关渠道向社会公布。

学校在不超过本科招生计划总数的1%内编制预留计划,并报主管部门审核、教育部备案,用于调节各地统考上线生源的不平衡。

第十条 2023年,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港澳台地区招生。

第四章 录取规则

第十一条 录取体制:学校招生工作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统一组织下进行,执行“学校负责、招办监督”的规定。

第十二条 提档比例:根据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生源情况和有关规定确定提档比例。

第十三条 进档考生专业录取原则:以投档成绩为依据,实行“专业清”原则。(本章程所说“专业”包括具体专业、专业方向或专业大类。大类招生录取考生的专业分流按照学校有关规定执行。)

有特殊高考录取规定的省(直辖市、自治区),学校录取原则如下:高考改革省份按该省2023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相关规定执行。内蒙古自治区考生在投档比例大于100%时,采用“招生计划1:1范围内按专业志愿排队录取”。

投档成绩相同时,按照考生所在省投档成绩排序规定确定先后顺序;如所在省既没有具体要求、也没有提供同分排位,我校依次对比语文、数学、外语、综合成绩确定先后顺序。当考生所有专业志愿均不能满足但服从专业调剂时,则根据考生投档成绩从高到低(投档成绩相同时,确定先后顺序规则同上)调剂到其他专业录取。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将做退档处理。

在实行高考综合改革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学校按照该省(自治区、直辖市)有关规定已提前确定了拟招生专业(大类)对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科目要求;考生报考我校时须按照以上各招生专业(大类)的选考科目要求进行报考;学生综合素质档案材料作为录取参考。录取专业的确定按照该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改革方案有关规定执行。

港澳台侨联招、台湾学生学测免试入学录取按普通高等学校联合招收华侨、港澳台地区学生办公室及学校相关招生简章的规定录取。

第十四条 学校“英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的考生;“俄语”专业只招收外语语种为英语、俄语的考生。

除以上特殊说明的专业外,学校其它专业不对考生作统考外语语种限制。凡被录取考生多以英语作为外语必修课,也可修读学校开设的其它外语并按照学校有关规定完成学业。

第十五条 退档原则:凡因思想政治品德考核不合格、不服从专业调剂者,学校可考虑予以退档。除特殊注明的专业外,学校对考生身体健康状况的要求按《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第十六条 艺术类专业录取规则:

我校艺术类专业文理兼收,考生需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文化考试及由各省招生考试主管部门组织的省级专业统一考试。我校2023年不在各省组织专业校考或单独测试。

投档办法和投档比例按各省相关规定执行。凡投档进入我校阅档范围的考生,按照我校排序规则排序后进行阅档及确定录取专业或退档。

我校排序规则:艺术类专业考生,高考文化课和专业课成绩均达到考生所在省份划定的我校艺术类专业所在批次录取控制分数线,按照高考文化课成绩乘以40%、专业课成绩乘以60%,两项成绩相加计算综合分数。以此综合分数排序,按照“专业清”原则确定录取专业。

第十七条 学校录取各专业学生无男女生比例限制。

第十八条 对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主管部门认可、公示并已计入高考投档成绩,享受加分政策的考生,学校原则上予以认可,并根据教育部及该省有关规定提档录取。

第十九条 录取结束后,根据教育部和河南省教育厅的要求,学校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网及其他官方媒体及时向社会公布录取结果。

第五章 收费标准及其他

第二十条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学生入学时应当按学校规定的缴费方式和时间缴纳学费、住宿费。

经报河南省发改委、财政厅和教育厅备案,2023年学费标准如下:

本科理工类专业为5000或5500元/生·学年;其中优势专业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利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类(包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车辆工程、智能制造工程专业)、土木工程、土木工程(岩土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地质工程、测绘工程为5500元/生·学年。

本科文科类专业为4400元/生·学年,包括:英语、汉语国际教育、俄语、法学、经济学、国际经济与贸易、金融数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物流管理、市场营销、行政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等专业。

本科艺术类专业为8000元/生·学年。

中外合作办学各本科专业为18000元/生·学年。

省级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各本科专业为12000元/生·学年。

在河南省内招收的少数民族预科班预科阶段为20000元/生·学年。升入本科专业后,按照预科生招生当年该专业学费标准收取。

在河南省内招收的与嵩山少林武术职业学院合作办学各本科专业为12000元/生·学年。

住宿费标准暂定:六人间住宿费按800元/生·学年、四人间住宿费按1000元/生·学年,如遇政策调整按照政府最新政策执行。

第二十一条 新生入学报到后,学校将对报到学生的入学资格进行全面复查。经复查不合格者,学校将依据有关规定,视不同情况予以处理,直至取消其入学资格。凡弄虚作假者,一律取消其入学资格。对未经学校同意逾期不报到的考生,视为自行放弃入学资格。

学校将按有关规定将取消入学资格及自行放弃入学资格的考生传报生源所在省级招办备案。

第二十二条学校建立了完善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一)服兵役学费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学费减免。每生每年最高不超过12000元。

(二)助学贷款: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入学后可向学校申请高校国家助学贷款,也可在入学前到生源所在地县(区)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申请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每生每年最高可申请助学贷款12000元。

(三)奖学金:对各方面表现特别突出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8000元;家庭经济困难的品学兼优学生可申请国家励志奖学金, 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学校设立优秀学生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积极进取奖学金、专业奖学金以及企业、社会团体和校友捐助的各类奖学金。

(四)助学金: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申请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按困难程度确定,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全日制在校退役士兵学生全部享受本专科生国家助学金,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300元。

(五)勤工助学: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优先安排家庭特别困难的学生上岗,学生通过劳动改善学习和生活条件。

(六)新生入学“绿色通道”: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新生如暂时筹集不齐学费和住宿费,可在开学报到时,通过“绿色通道”先办理入学手续。入学后,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开展困难认定,采取不同措施给予资助。

(七)临时困难补助:学生本人或家人身患重病,或因家庭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以及突发事件等造成经济困难,学生可申请临时困难补助。

(八)“三位一体”大学生健康救助体系:学生身患重大疾病或遭遇重大意外事故的时候获得多方资助。

第二十三条 新生(含中外合作办学各专业学生)入学注册后,学校依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对学生进行培养,完成规定的学业任务并考核合格的,颁发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本科毕业证书。其中,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证书注明“中外合作办学”字样。

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本科毕业生颁发学士学位证书。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自愿申请跨学科修读辅修学士学位,完成辅修学士学位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业任务并考核合格,取得主修专业学位资格,满足辅修学士学位条件的,颁发辅修学士学位证书。辅修学士学位在主修学士学位证书中予以注明,不单独发放学位证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批准文件和中外双方合作办学协议,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乌拉尔学院各专业,学生修完外方学校要求的学分,符合外方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外方合作办学学校学士学位证书。中英、中韩合作办学各专业,学生修完外方学校要求的学分,并到外方高校进行一定时间的学习后,符合外方学校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颁发外方合作办学学校学士学位证书。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学校以往有关招生政策、规定如与本章程相冲突,以本章程为准;本章程若与国家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政策相抵触,以国家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政策为准。

第二十五条 本章程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普通本科招生的纲领性文件,内容未尽事项详见各类具体招生简章。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由华北水利水电大学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公室联系方式:

办公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综合实验楼南楼626房间

邮编:450046

录取咨询电话:0371-65790702

传真:0371-65577818

招生网址:https://www2.ncwu.edu.cn/zhaoshengwang

电子信箱:hbsyzs@ncwu.edu.cn

招生办官方微信:hszsbgs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0371-65790233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二〇二三年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实施方案




一、报名资格

持有《台湾居民居住证》或《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在台湾居住的有效身份证明,且当年学测成绩在语文、数学、英文考试科目中任意一科达到均标级以上的台湾高中毕业生均可报名。考生所持证件须与考生本人信息一致,且在有效期之内。

二、报名时间及方式

报名时间为2023年3月1日至31日。

报名方式:考生登录祖国大陆普通高校依据台湾地区学测成绩招收台湾高中毕业生系统(网址:https://www.gatzs.com.cn/z/tw/)进行报名。考生须按照要求输入个人信息,上传个人证件、电子照片、学测成绩、考生诚信承诺书等基本材料,提交成绩查验授权书及报考高校要求的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前,考生可修改基本材料和其他材料。报名截止后,考生原则上不可修改基本材料。考生应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

系统报名不收取考生报考费。

三、填报志愿

志愿填报采取平行志愿方式。填报志愿前,考生须认真阅读系统操作指南、高校招生简章,了解高校的基本情况、招生专业、自主确定的招生要求、收费标准、录取原则及其他注意事项。考生应按高校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志愿。

每位考生报名时可填报6所高校,每所高校可填报6个专业,并选择是否服从专业调剂。考生可在报名截止前修改志愿,逾期不得修改。

考生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要求、填报信息错误或填报虚假信息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资格审核

审核及考核时间为2023年4月1日至5月12日。

我校招生工作在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和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监督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

学校负责审核报考本校的考生报名资格。下载考生信息及材料,对考生报名资格进行初审,包括身份审核、学历审核及学测成绩审核等。学校根据需要可要求考生更正或补充材料(基本材料不可修改),并再次审核。

考生应及时登录系统查看审核结果。系统显示初审通过的考生应关注高校考核通知。系统显示需更正或补充材料的,考生应在规定时间内更正或补充有关材料,提交后及时查看审核结果,逾期提交不再受理。系统显示初审不通过的考生不得参加考核和录取。资格造假的考生按有关规定取消报考资格,已考核的取消考核成绩,已录取的取消录取资格。

审核完成后,学校通知考生参加考核。考核具体时间、地点及安排另行通知。考生应按学校通知要求参加考核。

五、考核

1、考核时间为5月12日。采用面试方式,考核地点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

招生办公室通过网站公示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通知初审合格考生参加考核,不再电话、信函通知;凡在规定时间内未参加考核的考生视为自动放弃,不再后补。

2、学校成立“2023年免试招收台湾地区高中毕业生专家考核组”,对通过初审的学生进行考核;考核组成员主要包括学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及报考相关学院教师代表。(附件1.docx

3、考核采用评分制。

考生考核顺序采用当场抽签确认,每人考核时间不超过30分钟。考核环节依次为专家审查报名资料、学生自我介绍及专家组提问。考核组成员根据考核情况给每个考生打分(打分表格式见附件3.docx)。每个考生的最终得分为考核组成员打分的平均分。满分100,合格分60。

六、录取

学校依据考生的学测成绩,并参考考生中学期间学习经历、社会实践等情况,择优录取。

学校于2023年5月15日前将拟录取名单上传至系统,系统将于5月15日统一公布各校拟录取名单。考生须于5月15日至19日期间登录系统查询本人录取情况,进行录取确认。逾期未确认的考生视为放弃录取资格,且不得参加征集志愿报名。考生确认后,学校发放录取通知书。

如生源不足,学校将根据教育部有关要求进行征集志愿录取。

七、新生报到

考生持录取通知书按高校规定的时间及相关要求办理报到等手续。学生入学注册时,应缴纳学费及其他费用,收费标准与祖国大陆同校同专业学生相同。新生入学后,根据高校安排进行身体检查,不符合要求的,取消其入学资格;仅专业受限者,可以商转其他不受限专业。

学生在校期间,学校按照《普通高等学校招收和培养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湾地区学生的规定》(教港澳台〔2016〕96号)进行管理。

本招生简章由学校招生办公室负责解释。本简章内容若与国家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政策相抵触,以国家及教育部等相关部门政策为准。

八、招生咨询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招生办公室

地址: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 邮编:450046

咨询电话:+86(0)371-65790702

传 真:+86(0)371-65577818

电子信箱:hbsyzs@ncwu.edu.cn

招生网址:http://www2.ncwu.edu.cn/zhaoshengwang/

学校纪委监督电话:0371-65790233

我校严格按照国家政策招生,按照招生章程对社会承诺,严格收费标准,严禁违规录取,严打中介诈骗,严查入学资格。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坐落在黄河之滨,国家中心城市—郑州市,是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高校,是河南省重点支持建设的骨干高校之一。学校是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高校,是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和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50所典型经验高校,河南省最具就业竞争力领军高校,是“金砖国家网络大学”中方高校牵头单位。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为一所以水利电力为特色,工科为主干,理、工、农、经、管、文、法、艺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

学校创建于1951年,其前身是北京水利水电学院,1969年学校迁至河北省,先后在岳城水库和邯郸市办学,1978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并在原北京校址成立了研究生部。1990年学校迁至河南省郑州市办学。2000年起,实行水利部与河南省共建、以河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2013年更名为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学校自1965年开始招收培养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家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14年开始招收博士研究生,学校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权的、河南省硕士学位授予类型较为齐全的高等院校,河南省具有唯一硕士单独命题考试资格招收优秀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双证齐全)的地方院校;河南省具有“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具有“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招收攻读硕士研究生资格的院校;具有推荐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硕士研究生和接收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资格;

学校目前共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数学4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共有水利工程、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土木工程、农业工程、数学、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学)、管理科学与工程(管理学)、工商管理、软件工程、应用经济学、地理学、电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马克思主义理论、美术学、建筑学、公共管理学21个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有土木水利、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机械、电子信息、交通运输、工商管理、工程管理、公共管理、汉语国际教育、法律、翻译、会计、国际商务、资产评估、应用统计、风景园林17个专业学位类别。学校可在水利工程等26个专业开展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工作。

学校现有水利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土木与交通学院、机械学院、电气工程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管理与经济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信息工程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外国语学院、法学院、艺术学院、建筑学院、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公共管理学院、材料学院、电子工程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水资源学院等25个教学单位;设有64个全日制本科专业,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留学生36000余人。

学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加大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现有教职工2500余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82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030余人;双聘院士、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全国模范教师等国家级人才及河南省优秀专家、学术技术带头人、教学名师、模范教师和优秀教师等省级人才110余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9人。

学校为河南省“双一流”创建高校和河南省特色骨干大学建设高校,水利工程、管理科学及其智能化、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流域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4个学科入选河南省特色骨干学科,工程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近年来,获各级各类科研奖励480多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科技奖160余项,2019年、2020年、2022年连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主持),获奖层次和数量稳居河南省高校前列。学校获批黄河流域水资源高效利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个服务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国家级科研平台;拥有河南省岩土力学与结构工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水利环境模拟与治理重点实验室、河南省农业水资源高效利用及防灾减灾国际联合实验室、水利大数据分析与应用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等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45项(含河南省杰出外籍科学家工作室1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河南省黄河生态文明外译与传播研究中心等国家和地方智库6个,河南省区域耦合效应与生态安全、河南省水资源高效利用与防灾减灾等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0个。

建校以来,学校为国家培养了45余万名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包括国家部委部长、武警水电部队将军和省部级领导近20名,全国道德模范获得者吴新芬,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优秀大学生等十余项荣誉称号的孟瑞鹏烈士,雨果奖”“全球华语科幻文学最高成就奖获得者刘慈欣,中国蓝天救援队队长安少华,欧洲科学院院士、世界科学院奖获得者刘俊国,海外学者、澳大利亚工程师协会最高级别会员张晓军,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高玉生等海内外各领域杰出校友,彰显了学校下得去,吃得苦,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人才培养特色和为人朴实,基础扎实,工作务实,作风踏实的毕业生品牌形象。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门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二、招生方式

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方式分为“硕博连读”和“申请考核”两种。考生报名前,应仔细阅读《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华水政〔2021178号)及其他有关文件,如有疑问,请及时咨询。

三、招生计划

我校2023年拟招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30名,各学院招生计划可在招生专业目录中查询。我校实际招生计划以教育部正式下达的招生计划为准,并据此在已公布的招生计划基础上进行增、减调整。最终录取的招生人数以实际招生录取情况为准。

四、报名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愿意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考生的学位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已获硕士学位并取得硕士学位证书的人员,境外获得硕士学位的考生(含港、澳、台地区)须出具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认证报告;

2)应届硕士毕业生(须在202391日前取得硕士学位证书和硕士毕业证书);

3.身体和心理健康状况符合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

4.须有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正高级职称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

5.需满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华水政〔2021178号)文件中的报名要求。(注:论文的网络首发也可作为论文的出版依据)

6.现役军人报考博士生,按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的规定办理。

五、报名程序

1.网上报名时间安排

考生于21日~228日,登录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博士招生平台(网址为:“https://pas.ncwu.edu.cn/),进入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平台进行网报。按网上报名系统说明录入本人各项真实信息并上传电子照片,考生通过网报系统填写各项信息并上传相应附件材料即可。

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

凡不按要求报名、误填、错填漏填网报信息或填报虚假信息(个人报考信息应与户籍、学历、学籍信息完全一致)而造成不能参加考核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2.报名方式及报考类别

1)报名方式分为两种:

请考生根据自己情况自行选择报名方式:“硕博连读”、“申请考核”。

2)报考类别即为录取后的录取类别,请慎重选择。类别分为“非定向就业”和“定向委培”两种。

选择“非定向就业”报考类别的考生(无工作、非在职),须将全部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转入我校,档案未到的不予录取。毕业时纳入学校就业方案,按照学校研究生就业工作实施办法执行。

选择“定向委培”报考类别的考生(有工作、在职),不转人事档案和人事关系,毕业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其中以“定向委培”方式报考的考生仅可选择“申请考核”的报名方式。

3.材料寄送

考生网上报名后,于228日前将报考纸质材料邮寄至(或交至)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招办(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龙子湖校区新建综合实验楼北栋研究生院四楼411室),邮寄资料的考生请选择“中国邮政EMS”快递方式邮寄(以邮寄时间为准),快递邮寄备注上注明“2023***(姓名)博士报考材料”字样,邮寄地址详见通讯地址。

4.提交报考材料清单

考生需提供以下材料各1份(按顺序装订成册);不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及材料准备不齐全者,不得参加复试。

1)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申请考核”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2)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硕博连读”制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申请表;

3)《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报考攻读博士学位研究生思想政治品德考核表》、《报考博士生登记卡》;

4)身份证正、反面复印件;

5)硕士研究生课程成绩单(须加盖研究生教学管理部门公章);

6)两位专家推荐书。

7)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毕业证书复印件、大学(本科或高职高专)学位证书复印件、教育部学历认证中心出具的学历认证报告或教育部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获得境外学士学位的考生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士学位认证书)

8)硕士最后学历证书复印件、最后学位证书复印件、学生证复印件(应届生)、硕士论文答辩决议书复印件(往届生)、往届硕士毕业生需出具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出具的硕士学位认证报告复印件或教育部学信网电子注册备案表复印件、应届硕士毕业生出具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复印件;获得境外硕士学位的考生(含港、澳、台地区)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硕士学位认证书复印件(认证网址:http://renzheng.cscse.edu.cn);

9)《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博士研究生招生管理办法》的通知(华水政〔2021178号)中所需提交的相关支撑材料,重复资料提交一份即可。

注:登记表中“单位意见”一栏必须由考生档案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应届生可由所读学校研究生院(处、部))填写明确意见、加盖公章。报考定向或委托培养的考生报名表中须由原定向或委托单位人事部门出具意见,注明“是否继续定向或委托培养”,并加盖人事部门公章。

注:

“申请考核”考生需提交报名材料清单:(1)、(3)至(9);

“硕博连读”考生需提交报名材料清单:(2)、(3)至(9);

5.材料审查

所有报考考生,学校审查考生报考材料后,对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核发《准考证》,领取准考证时间另行通知。所有考生报名材料不再退还。

六、考核方式

通过我校资格初审的考生需参加综合复试,综合复试主要考查考生思想政治品德、科学研究作风、创新意识、实践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等,包括面试、外语口语测试等。综合复试时间、地点及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七、体格检查

新生入学后统一安排。

八、录取

坚持“择优录取,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考生的入学考试成绩、复试成绩并结合其硕士课程学习成绩、思想政治表现、业务素质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确定录取名单。被录取新生入学资格只在当年有效,在20239月一次入学,不保留入学资格。应届硕士毕业生入学前必须取得硕士毕业证书、学位证书,否则取消入学资格。

九、学制及学费

1.我校博士研究生的学制为4年,最长学习年限6年。

2.博士研究生的学费标准按照国家和河南省的相关收费标准执行。

十、其它

1.考生可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n)与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招生网(网址为:https://www5.ncwu.edu.cn/yz/)查阅2023年博士生招生专业目录,博士生招生有关信息也将在本网页实时发布。

2.本简章中报考条件、报名手续等条目中未涉及的内容按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执行,本简章解释权归华北水利水电大学研究生院。

3.2023年博士研究生招生具体报名、考核、复试安排请各位考生按照简章中规定的时间节点进行相关操作,如因特殊原因相关时间发生变化我校将另行通知,请考生随时关注我校研究生招生网的相关通知。

十一、通讯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东路136号华北水利水电大学新建综合实验楼北栋研究生院四楼412A411研招办。

邮政编码:450046

联 系 人:贾艳昌  郝铖文

联系电话:0371-657909890371-69127478

单位网址:https://www2.ncwu.edu.cn/yz/

E-mailyanzb@ncwu.edu.cn

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简介

学院简介

一、  历史沿革

学校的成人教育事业始于1956年成立的北京水利发电函授学院,是建国以来第一所独立设置的高等工科函授学院。建国初期,百废待兴,处于先行行业地位的电力工业更是亟待发展,然而建国前我国电力建设事业基础非常薄弱,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尤其缺乏。特别是进入第一个5年计划时期后,建设人才的培养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根据中央发展业余高等教育的方针,1956年春,原电力工业部水利发电总局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作出了筹建北京水利发电函授学院的决定。水利发电总局出资并派副局长王鲁南负责筹备工作并兼任学院院长,经过一年多的努力,学院于1957年5月开始招生。

1958年10月,北京水利发电函授学院与原北京水利学校、北京水利发电学校合并成立了北京水利水电学院,在原函授学院的基础上成立了北京水电学院函授部。从此,学校的成人教育事业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

从1956年学院成立到1966年,10年的建设和发展,函授部已经从创办当年的招生307人发展成为一个年招生1 300人,在册生2 000余人,5个函授站,组织完整、运转顺畅的函授教育机构,为国家培养了大批水利水电建设人才。“文革”开始后,函授工作被迫中断,函授部也被迫撤消。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的成人教育逐渐恢复。1983年5月,经国务院、教育部批准,在北京紫竹院老校区内,重新建立了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开始了函授本科教育,并于1984年开始招生。邯郸校本部经过多方筹备,也于1984年开始招收函授专科生。1985年学校成立了成人教育处。至此已停办了18年的学院函授教育,在各方面的努力下,初步恢复。随着函授教育的恢复和发展,遍及全国的函授辅导站相继建立,1985年,建立了长沙、兰州、西安、成都等十余个函授辅导站点。1986年,经水利电力部批准,学校成立了夜大学,归口成人教育处管理。

1990年底,学校开始在郑州筹建函授部,1991年开始招生。至此函授教育也形成了三地办学的格局。1998年以来,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在函授教育的基础上,又开展了成人脱产(全日制)教育。2000年,学校由水利部划归河南省地方管理,北京水利电力函授学院划归北京,邯郸函授部和夜大学划归河北,郑州函授部划归河南。函授站也“划河而治”,即以黄河为界,黄河以南的函授站划归我们管理。同年,郑州函授部更名为成人教育中心,并成立了党总支。2002年更名为成人教育学院,2006年更名为继续教育学院。2007年非学历教育纳入成人教育统一管理。

50多年来,学校的成人高等教育伴随着学校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了专升本、高起本、高起专等多层次,函授、脱产等多形式的办学格局。目前既承担着成人学历教育外,还承担着水利、电力、土木、监理等多科类的高级研修、在职培训、资格培训等各种成人非学历教育,先后为国家培养了5万余名水利水电建设技术人才。

二、成人教育发展现状

成人高等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校党委、校行政领导班子十分重视成人教育工作。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继续教育学院按照成人教育有关的政策法规要求,依托学校雄厚的师资力量,完备的教学设施和丰富的管理经验,结合我校的水电特色,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开拓创新,使我校成人教育得到了健康稳步地发展,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办学效益。2008年在河南省成人教育教学检查评估中被评为“优秀”。

目前,我校的成人教育共开设有成人水利水电工程、水文水资源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热能与动力工程、土木工程等42个本、专科函授教育专业,在册人数达11700余名,在河南、贵州、广西、湖南、甘肃、宁夏、陕西、河北、重庆等省内外共设立了函授辅导站20余个,有半数函授生在省外函授站学习。2007年前,所有的成人学历教育由继续教育学院直接管理。2007年下半年,因规模比较庞大,为了更好地管理成人教育,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经多方调研、论证,对成人教育的管理模式进行了改革,由一级管理改革为二级管理,充分发挥了专业院系在成人教育教学方面的作用。学历教育积极稳步发展的同时,非学历教育也有了突破性发展。目前,我校是水利部认定的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水利监理工程师的培训机构;是河南省教育厅认定的河南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师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是商务部认定的全国外经贸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和考点。继续教育学院于2006年成立了培训科,专门负责非学历教育工作。先后开展了高级研修、在职培训、资格认证培训等多种形式的非学历教育活动,受到了河南省水利厅、国电投等单位的表扬。一个以水电为特色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相结合的继续教育体系已经形成


选择样式

选择布局
选择颜色
选择背景
选择背景